近日,广西投资集团党代会公布了最新的人事变动信息:原北部湾金融租赁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林峰已正式接任北部湾财险党委书记,并拟升任董事长一职。
此次人事任命正值公司发展的关键节点--前任管理层用三年时间实现了扭亏为盈,但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待解。
回顾前任董事长秦敏的“三年转型”历程,北部湾财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其主要成果在于,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和业务结构调整,公司净利润从2021年的亏损状态回升至2024年的0.61亿元,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至275.62%,承保端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。
不过,深入分析这份“成绩单”不难发现,盈利改善主要源于费用压缩,而非业务结构的优化。
车险业务占比持续超过60%,导致公司综合成本率长期徘徊在99.8%的盈亏平衡点附近,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以费用控制换取利润的做法难以为继。
2024年4.8%的ROE水平明显低于行业6%的平均值,暴露出盈利质量的深层隐忧。
新上任的董事长林峰,曾在就职于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和北部湾金融租赁,拥有27年的金融领域深耕经验,兼具管理实操与战略视野的复合型能力。其任命既是对前任管理层“三年转型成果”的接力,亦是对新周期挑战的破局考验。
摆在林峰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失衡的业务结构:车险业务占比过高导致利润承压,非车险中农险占比15%、跨境险占比5%,其规模不足,难以对冲车险波动风险。
区域扩张同样面临瓶颈,广西本土市场份额约12%,省外业务不足8%,跨境保险尚未形成规模效应。资本补充压力更是迫在眉睫,2020年发行的2.5亿元资本补充债将于2025年底到期,若行使赎回权,偿付能力充足率将骤降37个百分点。
深入探究北部湾财险的发展历程,可以发现其困境具有典型的行业代表性。2018-2020年间,公司曾经历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,但2021年后净资产、净利润等关键指标开始下滑,直至2023年才重回盈利轨道。
这种“过山车”式的发展曲线,折射出中小险企普遍面临的成长烦恼:过度依赖单一业务、资本补充渠道有限、跨区域经营能力不足。特别是十年未获增资的现实,导致公司不得不依赖发债续命,2023年SARMRA评估中战略风险管理仅得5.75分,凸显风控体系与业务扩张的脱节。
面对当前困境,新任主帅林峰需率领北部湾财险破局而出,必须施展一系列综合策略。
在业务层面,必须加快非车险业务布局,特别是利用股东广西投资集团的政商资源,拓展农险、跨境险等政策支持领域。区域扩张方面,在巩固广西本土优势的同时,可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等跨境保险合作机会。
资本补充则需平衡股东回报与资本消耗,避免重蹈“发债-赎回-再发债”的循环。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6月临时股东会通过的增资扩股议案,能否在林峰任内取得突破,将成为检验其资源整合能力的关键指标。
从另一层面来看,北部湾财险的转型困境凸显出区域性险企的发展困局。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期,如何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,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,这些都是林峰需要回答的核心命题。特别是作为广西首家全国性法人保险机构,其突围之路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命运,更承载着广投系金融整合战略的成效检验。
当前,北部湾财险正处于“二次创业”的关键窗口期。新帅林峰能否将前任打下的基础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能,将直接影响这家年轻险企的未来走向。
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,这次换帅既是一次挑战,更是一次机遇。能否突破车险依赖症、化解资本补充压力、实现跨区域扩张,这些问题的答案,将决定北部湾财险能否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。